中恒集团资产质量优良 紧握三条主线协同发力多点突破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3月29日,中恒集团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,实现营业收入22.71亿元,利润总额为-5.08亿元。公司营收、利润同比有所下滑,不过,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与商誉计提、投资损失等非经营性因素有关,来自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相对较小。同时,财报透露,公司资产质量优良,未来盈利空间可期。
经营层面,公司多措并举,实现多点开花,为未来业绩向好发展增添更多可能性。2024年,在医院渠道之外的药房、商超、电商等渠道扩张成效显著,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。并且继续在研发端、产品端、市场端协同发力,为未来高质量成长夯实基础。
相比利润表而言,资产负债表更能综合反映出公司多年来的发展成果。在资产状况方面,中恒集团持续保持稳健。
截至2024年末,公司账上拥有货币资金规模达40.5亿元,另外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0.9亿元,加起来超过41亿元。充裕的资金储备,不仅为公司做大业务、做深研发夯实基础,更为后续并入优秀项目铺就通途,也是公司继续实施3亿-5亿元大手笔回购并注销的底气所在,有效增强长期投资者的持股信心。
即使是放在同行业中,中恒集团的资产稳健水平也十分突出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31.55%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为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优秀值;流动比率达2.35,营业现金比率为21.02%,具备强劲的短期偿债能力。
着眼未来发展新征程,中恒集团紧握研发、产品、市场三条主线,协同发力,多点突破。
研发端,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近1.48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6.51%;近五年累计投入研发金额超7亿元,处于医药工业行业良好水平之上。在产品端,中恒集团是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,是中国天然药物的创新开拓者、中药现代化的领导企业之一,旗下有“中华”“双钱”“田七”“晨钟”“卡纳琳”“莱美舒”等高知名度品牌,并且拥有丰富的产品批文。在市场端,中恒集团携手多家医药领域标杆企业,实现强强联合。为加快出海步伐,中恒集团在去年9月与复星医药、南宁产投统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开展东盟国家的成熟药产品出海贸易,搏击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。
值得关注的是,公司在医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依然稳固,且在创新药、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取得积极进展。长期来看,随着这些领域的突破,公司有望实现业绩复苏。(黄智勇)